校友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最直接体现,是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最有力支撑,他们在各自岗位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母校争光,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广东医人,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创造力,展出新时代劳模校友风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前行。
一、广东省劳模--廖鸥飞
廖鸥飞,1992级临床医学,现化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从医二十多年来,一心扑在医疗事业上,为我市的医疗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近两年来,殚精竭力配合主职对医院进行全面的精细化管理,化州市人民医院无论在医疗技术、硬件水平还是服务态度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医院仿佛是一艘冲出暴风雨之后的船舶,稳稳把握住医疗改革的风向,拼搏前行。在日常繁重的医院全面管理工作中,廖鸥飞能做到点面兼顾,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路突破,为全面提高全市呼吸内科队伍素质而不断努力。先后开展了呼吸内科纤维支气管技术和肺功能检测,该技术能协助临床快速诊断,判断肺功能障碍的有无,以及肺功能障碍的性质与程度,让胸外科病人手术前肺功能测定,有助于判断手术完全性。通过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有效地落实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工作,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技术服务,切实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来该科派出专家医疗队100人次、巡诊专家带教查房及坐诊总天数200多天;下派专家完成门诊量6000多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500多人次;疑难病会诊150多例;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双向转诊1000例,其中下转80例,新技术填补基层卫生院的空白。业务收入及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成为扶贫先进集体,同时也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2017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二、广东省劳模--王映伙
王映伙,1992级临床医学,现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工会主席、大内科主任、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肇庆市科技专家库专家,肇庆市医学会老年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肇庆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于内科常见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肇庆市首批中青年拔尖医学人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好医生”奖获得者,端州区第三批优秀人才。

三、广东省劳模--骆庆眀
骆庆眀,1993级临床医学,现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他以儿童健康为使命,任劳任怨,热情服务,坚持以最少的药物给患儿最恰当的治疗,他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赢得广大群众和同行的高度赞扬,先后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骆庆明于2019年7月-2021年2月赴赤道几内亚执行医疗援助任务,他克服医疗资源贫乏、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指导当地开展儿科诊疗,救治大批疟疾、伤寒、麻疹等患儿,为困难民众赠医送药。他和医疗队员们一起,借鉴国内防控疫情经验,指导当地卫生部门做好预防措施,捐赠防疫物资,并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为全球战疫贡献“中国力量”,全体队员荣获赤道几内亚总统颁发的国家独立勋章。他热心公益,于2008年赴汶川参与抗震救灾,冒着余震危险,爬山涉水到山上村寨救治患者;无偿献血活动16次,献血5000多毫升;出版专著号召人们无偿献血;多次在马拉松运动中担任“医师跑者”,为马拉松赛道护航。他专注科普,主编科普著作4本,主持市重点科普项目2项,获省级荣誉2项。

四、广东省劳模--钟华
钟华,1993级临床医学,现东莞市樟木头医院副院长。1998年,进入樟木头医院工作,也成为建院60年来首批由医院自己培养拥有本科学历的临床专家。日常主要负责心脑血管、内分泌、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方面中老年疾病的看诊工作。在他看来,工作要做到尽善、尽心、尽力、尽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多年来,钟华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专业有效治疗,大多数病患不用转上级医院就诊就能治愈。
除了专业技术过硬,作为一名管理者,钟华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医生。他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担,为把年轻医生给培养好,在工作中他把自己的经验、技术倾囊相授,令他们进步得非常快,现在很多老百姓都主动去找年轻医生看病,令他倍感欣慰。樟木头医院内科主治医师陈达金表示,从他身上学到好多知识,包括他对病人的每一个细节,对病人生活上的关心,对病人心理上的治疗、药物上的治疗,他能方方面面地做得非常到位,能很好地把握病人的心理,让每个病人的治疗效果都非常地好,这一块让年轻医生受益良多。
工作之余,钟华经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各社区老弱病残群众看病,竭力为周边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20年来,钟华日复一日践行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五、广东省劳模--李伙桂
李伙桂,1996级临床医学,现云浮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科主任。从医近二十年他爱岗敬业,作风踏实勤恳,甘于奉献,经历过抗击非典、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情防控的考验。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役中,他响应抗“疫”号召,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在“两点一线”中奋战多日(两点:发热门诊、感染病区,救治防控一线),一句“我不会将自己排除在一线之外”被纳进学习强国《非常时刻,那些最走心的凡人金句》专栏,带领全科人员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负责管理发热门诊和规范化建设,制定接诊、筛查、报告等流程,守住这道重要防线;做好隔离病区布局、医务人员调配、设备、防护用品等应急准备,组织培训应急预案、诊疗方案、防控知识、应急演练;多次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防控工作,不分日夜地参与院级、市级会诊20多次,做好可疑病例甄别排查,做到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2020年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2022年连续4年入选“岭南名医”(感染科),获得第四届“南粤好医生”。

六、广东省劳模--陈维生
陈维生,1998级临床医学,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EICU主任、主任医师。2016年11月,陈维生作为骨干人才引进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并担任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主任。他带领团队从无到有创建了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20年初,他被任命为惠州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带领惠州三院7名医护人员先在江陵县人民医院全力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后因荆州市重症病人集中收治,他带领的团队转战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负责该院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并担任重症病房组长。
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的一个月里,惠州三院援鄂医疗队的8名队员的医疗组收治危重型新冠病人9人,其中8人好转出院;共有20例重型新冠病人转出重症病区,无重型转危重型病例;无死亡病例;护理组每周护理时数达138小时,每周护理病人数达50人次,其中心肺复苏抢救患者5人。队员们在重症救治中心的表现获得当地同行“低调,实干,水平高”的评价。2020年3月,被湖北省荆州市委授予“大爱无疆最美逆行者”称号;2020年4月,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最美逆行者”荣誉称号;2020年8月,荣获2020年第二季度“惠州好人”称号(敬业奉献类);2020年10月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

七、广东省劳模--刘波颖
刘波颖,1999级临床医学,现梅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医务科科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深耕学科专业化建设,推进“中心-专科-专病”管理模式,共获批1个国家级、15个省级及5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能力指数位居全省第3名。创新推进临床路径优化管理、专科重点病种管理等工作,医院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国考中获得满分,牵头制定的《“三医”联动,创新临床路径管理》获评国家2020年度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提升(医院类)典型案例。全面推行医疗组制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中青年专家团队。
作为梅州市级专家组成员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建言献策并亲力亲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统筹协调全院疫情防控工作。获得梅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叶剑英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优秀专业技术标兵、优秀党员、获医学创新团队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所在团队荣获获医学创新团队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医学创新团队奖一等奖1项、获评省级优秀医务科;牵头制定的《“三医”联动,创新临床路径管理》获评国家2020年度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提升(医院类)典型案例。2023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八、广东省劳模--陈粤明
陈粤明,1999级临床医学,现任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牢记救死扶伤的使命,坚持“以为病人中心”,从医以来,累计参与抢救危重病人数千例,以出色的岗位工作践行初心。获得市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市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湛江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四届湛江好医生。坚持“以病人中心”,从医以来,累计参与抢救危重病人数千例,以出色的岗位工作践行初心,不断钻研业务,引进新技术,在救治急性中毒、应用单价抗蛇毒血清治疗毒蛇咬伤、血液净化、螺旋型鼻空肠管盲插置管术等急救领域,均取得研究及实践成果,单成功急救毒蛇咬伤病人,每年就逾300例。严于律己,当科室医德医风建设的“头雁”;急病人所急,彰显“大医精诚”。在2022年12月以来的重症疫情高峰,他率科室团队尽锐出战,昼夜不弛,确保逾千例危重症患者迅速得到救治。2023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九、广东省劳模--黄泽宝
黄泽宝,1999级临床医学,现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微创科主任,主要从事泌尿外科工作。毕业后一直扎根于基层临床外科。在工作中尽责尽职,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立足根本,勇于创新,坚持微创科快康复理念在临床中的实践和运用,在基层医院打造出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服务于广大老百姓健康。
每年完成大中手术500多例。工作中不断探索思考,勇于创新,很早在本地区开展前列腺包膜下解剖性完整剜除术,低压灌注小通道经皮肾碎石取石术,膀胱癌腔镜下根治术,膀胱肿瘤膀胱全壁切除术及术后循环热灌注治疗,经腹腔镜肾及肾上腺切除术等前沿技术。2018年带领科室成功通过了”揭阳市第一批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同年被评为第三批“揭阳市最美医生”,2020年自主创新的术式“微小切口经腹膜后肾镜单孔单通道肾囊肿去顶术临床疗效观察”通过了揭阳市科技立项并顺利结题。该术式不仅减少了切口,同时简化了操作,缩短时间,减少创伤,受到了患者的欢迎和同行的赞许。2020年12月2日,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劳动模范,2021年当选揭阳市第七届政协委员。

十、广东省劳模--廖国宁
廖国宁,2001级临床医学,现江门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鹤山市宅梧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廖国宁马上向医院党支部写下请战书,冲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疫情期间,获悉鹤山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紧缺,他主动请缨到市人民医院支援,积极配合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工作。在2020年2月9日早上9时,刚上完通宵夜班后下班,获悉江门市需要紧急组建援鄂医疗队启程驰骋武汉市,他又第一个向卫健部门请战参加,并担任江门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出征援鄂一个多月来,在廖国宁带领下,江门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医疗任务,受到了各级领导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实现了“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的“五个零”目标,并荣获武汉东西湖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先进标兵”。

十一、广东省劳模--张祥标
张祥标,2001级临床医学,现汕尾市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疫情发生以后,他申请暂停在广州珠江医院的进修学习,主动请缨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成为汕尾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张祥标带领队伍奋战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凭借多年的重症医学专业临床实战经验,经过一个月的辛苦奋战,东西湖方舱医院共收治1700多个病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病人零投诉的喜人成绩。于3月8日方舱医院病人清零正式休舱,取得了战疫的阶段性胜利。
疫情面前,张祥标显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党员本色。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省劳动模范。

十二、广东省劳模--李彬
李彬,2003级临床医学,现陆河县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在急诊工作中,李彬一直战斗在抢救急危重病人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2019年,在医院“胸痛、卒中”两个中心成立之初,李彬作为胸痛中心协调员,积极配合院领导及专家的统筹和运行工作,顺利协助两个中心在次年获得审核认证及授牌。2020年,疫情防控关键阶段,李彬首次接诊并妥善处置陆河县最早出现的两名湖北籍新冠肺炎感染患者,让两名病人及时得到了救治和隔离。疫情期间,他敢于担当,以身作则,能够把上级要求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把握重点环节,推动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落细。2020年12月因抗疫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汕尾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6月被评为“汕尾市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十三、广东省劳模--钟景良
钟景良,2004级临床医学,现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2009年7月至今,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普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科室工作。2020年2月9日接到援鄂通知后主动请缨,2个半小时火线集合,支援武汉,为江门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工作,为舱里医疗组长,管辖614张病床。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实现方舱医院“五个零”,即“收治病患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治愈人员零复发、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赢得患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20年2月27日在武汉庄严宣誓,火线入党。2020年3月20日带领江门首批援鄂医疗队14名队员平安回到家乡江门。2022年11月15日,再次带领新会区医疗队58人出征广州市增城永宁方舱医院,作为整个江门支援医疗队二队的医疗救治和后勤保障负责人,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顺利完成支援任务。
2020年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武汉东西湖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先进标兵”、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最美逆行者”称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东第一季度“广东好人”、广东省文明家庭、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2021年广东好医生提名奖等多项表彰。
